(资料图片)
编者按
随着全球化和能源相互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能源问题研究越来越需要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格局。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联合国网能源院智库运营分析小组成员王龙丰、张佳颖、朱瑞、刘键烨、程佳旭、冯君淑,共同开设了“国际智库跟踪”栏目,旨在分享能源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跟踪世界能源政治、经济和技术发展态势,以期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牛津能源研究所近期发布了对全球短期石油市场的展望,认为短期石油市场在微观石油看涨与宏观经济看跌之间摇摆。潜在的政府干预(如设置价格上限、禁运)以及宏观经济措施(如货币收缩政策)加剧了这一情况。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 作者:国网能源院)
看涨的微观石油形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更大规模供应中断、战略石油储备原油库存用尽,以及欧佩克+在平衡市场中发挥的作用和非欧佩克国家供应情况等。其中,俄乌冲突对俄罗斯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仍将是决定石油供应市场预期的关键因素。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原油供应中断的影响远低于俄乌战争开始时的预期,但也仍导致全球原油和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看跌的宏观形势主要是出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全球增长前景的下调将对石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2022年第三季度市场已从赤字转为盈余,需求增长放缓、供应中断有限,特别是来自主要欧佩克国家的强劲供应,以及战略石油储备的释放,都促成了这一转变。
基于此,牛津能源研究所对短期石油供应前景做出了预期:预计今年全球需求增长180万桶/天,2023年将增长170万桶/天,预计未来两个季度需求将在2020年后首次同比收缩。预计2023年经合组织的需求增长将从2022年的110万桶/天降至40万桶/天,中国的需求将由2022年的减少46万桶/天,在2023年反弹为增加61万桶/天。预计全球石油市场将在2022年以43万桶/天的速度转为过剩,并在2023年恢复到27万桶/天的小赤字,并在2023年下半年之前再次出现季度赤字。
牛津能源研究所简介
牛津能源研究所(The 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OIES)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能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从事能源转型的经济学与地缘政治问题以及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市场方面的国际能源问题研究,并对中国能源问题保持长期持续的关注。
标签: